第186部分(第2/4 頁)
陽三人看過癮後,剛好是中午人最多的時候。他們的包間裡,茶水點心一應都是熱的,三個孩子大口大口的灌著溫白水,猶興奮的喳喳不停。
“菜要現燒現吃才有味道。”跟著出來伺候他們的藕香端了盤點心:“三位公子先用些墊墊飢,等會兒菜就出來了。”
三個孩子拿了點心,邊吃邊透過落地大窗的紗簾,看樓下大堂的表演。這座酒樓設施高雅,安排的節目是幾個樂師在奏曲,輕緩如流水。聽著很讓人放鬆。可惜對著葉初陽是明珠暗投。他最煩這些。偏偏葉融陽喜歡的緊,安靜的側耳傾聽。計都見狀,微微一笑,目色泛柔。
葉初陽見菜餚還未上來,屁股又有些坐不住了,諂笑著對計都道:“師父,這酒樓倒是大得很,我出去瞧瞧可好?”
計都估摸了一下他的身手,道:“可以。但只能在這間酒樓內。前後門都不能出,還得帶上兩個侍衛。”
從小被眾多隨從跟慣了的葉初陽對此安排毫不在意,高興的跳下椅子:“師父放心,我不會出去的。就在這裡頭看看。”一溜煙就出去了。兩個侍衛趕緊跟上。
孩子的興趣是會受到周圍環境影響的。大家要注意一下他們的性格。早早從小就喜好用小聰明投機取巧。暖暖則是能定下心學習音樂。學曲子也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
第兩百九十七章 上街(三)
酒樓大堂的舞臺上,兩個身著淺粉色紗衣的女子正在合奏樂曲,一人懷抱琵琶,一人手撥素箏,珠玉落盤、流水叮咚,縈繞廳堂。伴隨著酒香四溢、菜香撲鼻。舒緩輕靡的氣息瀰漫著整間酒樓,帶出盛世長安城說不出的風情與雅緻。
葉融陽靜靜聆聽,黑葡萄一樣的眼睛晶瑩透亮,孩童特有的飽滿臉蛋上帶著心滿意足的光采。計都看著看著,心就柔軟了。一曲結束後,輕聲問他:“好聽嗎?”
葉融陽用力的點頭:“好聽。”之後又驕傲的補充,“母親吹的蕭曲更好聽。只可惜很少聽見。”
顧茗也點頭贊同:“是的,陛,夫人最喜在綿綿雨天弄蕭,雨聲、蕭聲交織成一片,恍若天音。”他和暖暖就是因為聽了後心生羨慕,才也想學樂器。可惜他中氣不足,只學了攻絃琴。葉融陽倒是可以學蕭,但是陛下卻說笛聲歡快、開闊,小孩子還是先學笛子的好。
計都的目光更加柔和,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葉明淨有多喜歡樂器。每次吹完蕭後都會長吁短嘆,平攤開自己的雙手,對著發愣。低語雖輕到幾不可聞。然他的耳朵好,還是聽清了幾句。多數都是‘手都生了,回去了也彈不了’,‘時間太少,沒法練習’等等。
而且他還知道,葉明淨有一套獨特的記譜方法。誰都不認識,她也誰都沒有教。
只用其記下吹奏過的曲子。
原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已經知道了這麼多別人都不知道的她。
樓下大堂的演奏臺上,又換了人。這回是幾個四十歲左右的男子在用胡琴、柳琴、月琴等樂器合奏,曲風蒼茫,有黃沙漫天之感。又是一種風味。
他們包間的菜也終於都上來了。熱氣騰騰的擺滿了桌子。計都環顧了一下包間,囑咐葉融陽和顧茗別亂跑,他出去找葉初陽。
出了包間,逮住一個小二,問他有沒有見著葉初陽那樣穿著的九歲小男孩。小二連聲道看見了,給他指了路:“小人瞧著,那位小公子好像是去三樓了。”
計都便上了三樓,三轉兩轉,瞧見了葉初陽,他正蹲在一個包間窗戶下的角落裡,認真的用耳朵貼著窗欞在聽著些什麼,臉上的表情很嚴肅。兩個侍衛則站在走廊對面看似悠閒的踱步等人,實則是一臉愁苦的放哨。
計都搖搖頭,走到那兩個侍衛身邊,悄聲問:“怎麼回事?”
兩人一見是他來了,頓時大喜。也壓低了聲音:“大公子覺得偷聽包間裡的談話很有趣,命我們站在外口給他把風,他已經連著偷聽過好幾間了。”
計都哭笑不得:“沒聽見什麼亂七八糟的吧。”這裡雖是正經酒樓,卻也有那等輕狂的客人會叫了歌姬來取樂,葉初陽自是不能聽這類包間的牆角的。
兩個侍衛連連搖頭:“沒有,沒有。大公子不喜歡唱曲的,凡是有歌姬的包間,他都不聽。”
這便好。計都放了心。走過去打算召回葉初陽。
葉初陽聽的很入迷,連計都故意放重的腳步聲都沒聽見。計都笑著搖了搖頭。
突然,他腳下一滯,臉色大變。怔怔的立在原地。很快,又回過神,調頭走回兩侍衛的身邊。什麼話都沒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