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而正因為給她們留了生路,你我就只能永遠留在這裡了。
-------------------------------------------
今天的,我勝利了。
正文第三十三章宴請
豫國公府葉息聆公子在來到京城十天之後,終於等到了皇上的接見。
由於是葉氏血親,承慶帝接見的地點就設在了宣明宮正殿。薛皇后和葉明淨都在場。內閣首輔兼禮部尚書方敬、內閣次輔董學成、太子太傅廖其珍、禮部尚書黃庸行隨侍陪同。
葉息聆年方22歲,長眉入鬢,相貌堂堂。談吐舉止間彬彬有禮,把只有十歲的葉明淨對照的縮在角落裡都嫌不好意思。
黃庸行眼底有隱隱的得意。十歲的小女孩能成什麼氣候?這不,一照面就輸的一敗塗地。
承慶帝問了葉息聆幾句話後,頻頻點頭:“書讀的倒是不錯。聽說你還擅詩詞?”
葉息聆看似謙虛,實則驕傲的道:“侄兒不才,只平時塗抹幾句,皆是遊戲之作,登不得大雅之堂。”
承慶帝聽了後就說他太謙虛了:“……登不登的大雅之堂,只拿來瞧瞧便知。廖太傅、方首輔可都是一甲登科,你把詩背個幾首,讓他們給你評評。”
葉息聆又假意推辭了幾句,方敬很合作的配合他道:“不妨事,你只管背來。”
最後,葉息聆背了幾首得意之作。方敬實事求是的評價:“確有才學。”
這幾人說的非常熱鬧,葉明淨縮在角落裡幾乎被人遺忘。廖其珍憤憤不平,出言道:“陛下,五公主近日詩詞也大有長進。”
承慶驚訝的望向她:“是嗎?”
葉明淨差點要吐血,太傅!您這是要逼死我呀!無奈的看向她親爹:“父皇,兒臣比不得息聆哥哥,兒臣實不擅詩詞。”
承慶帝看了一眼廖其珍,道:“人各有所長,淨兒不擅其道也就不用勉強了。”
廖其珍大急,道:“公主年僅十歲,雖比不得聆公子,但在同齡之中也是上佳。”
這時,黃庸行出來幫腔:“既然五公主詩詞大有長進,不妨就此賦詩一首。陛下也可評判一二。“
廖其珍道:“那是自然。”然後就一臉“我給你爭取了機會,你要好好表現”的看向葉明淨。
葉明淨膛目結舌。這可是無妄之災!要她做詩,殺了她吧。她又不是漢語言專業畢業的,想剽竊都剽竊不了。
承慶帝知道自己女兒有幾斤幾兩,本來今天的接見就是一場政治作秀。葉息聆是主角,捧的就是他。無奈廖其珍此人才學是有,政治敏感度卻太差。這也是他以堂堂狀元之才,卻屈居於方敬之下的原因。
幸好上書房裡還有個林珂。他暗自慶幸自己早有遠見,不然只怕女兒也會被教成一個理想化的書呆。
承慶帝不欲為難女兒,並不怎麼期待的道:“那就以秋為題,做個五言絕句吧。韻隨你用。”
葉明淨哀怨的看了一眼自家太傅,愁眉苦臉想了半天,憋了四句:“秋節氣高爽,鴻雁北飛忙,田間農人汗,稻穀金滿倉。”
廖其珍皺了皺眉,剛要說什麼。承慶帝已搶先評價:“寓意尚可,韻腳也算工整。廖卿果然教導有方。”
葉息聆暗自撇撇嘴,這種詩和大白話有什麼區別,就是寫一百首也不出奇。
方敬心中暗歎,廖其珍也真是老糊塗了,竟然以己之短攻人之長。這樣的人怎麼能輔佐皇嗣?
葉息聆就趁著場面尷尬之時,向承慶帝提出邀請五公主去豫國公府玩樂。
“……侄兒請了最近在京城頗有名聲的飛燕班,就在府裡演幾場他們的拿手雜藝,公主妹妹整日讀書辛苦,侄兒想請她去府上鬆快鬆快。”
承慶帝略一思索就答應了。
葉息聆回府後,光明正大的準備起來。而他被皇帝接見時的場景在京城開始流傳開來。其中說的最多的就是聆公子詩詞大好,得到了皇上和首輔大人的稱讚。同時,五公主葉明淨的那首絕句也被流傳了出來。
憑良心說,一個十歲的小姑娘能寫出寓意鮮明、韻腳工整的絕句,在文人心中就算是達到淑女標準了。可惜葉明淨此時身份敏感,大家對她的期望也就不一樣。這首絕句讓很多人失望不已。一些原本態度模糊的文人士大夫,開始漸漸傾向於過繼皇嗣這一主張。
計都晚上在帳子裡時,呼吸雜亂、欲言又止。
葉明淨正認真的看著日記,寂靜的空間中,雜亂的呼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