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頁)
賜。使土壤肥沃的佛爾南輝石,以及將輝石賣給各國所得的收入,保證了這個國家的繁榮,而這繁榮更奠定了和平的基礎。
然而和平也分為兩種——靠自己的力量所積極保持的和平,以及只是單純少有紛爭才得以維持的和平——
這個國家很明顯地是後者,這種在偶然下所形成的和平,很容易就會因某種契機而崩潰。
阿爾謝夫並未經歷過長久的戰亂,對於這種遺忘戰亂的國家,其他國家會伺機進逼,這在歷史上已有過好幾個例子。
對中央的威塔神殿來說,應該是真心希望佛爾南神殿所位處的東側長治久安,然而這種期待卻往往會大失所望。
阿爾謝夫存在著幾個危險的因素——
因國王之死而引起的繼承人之爭、北方大國塔多姆的動向,還有與塔多姆對立之北方民族的幕後活動。
若是有政治家能帶領國家度過這難關,說不定就可以避免戰亂,但這是跟裡卡德無關的事。
裡卡德突然想起了某個少年的事——
就在不久前,當神殿騎士們正在追捕來訪者少女時,跑出一個程咬金少年——表面上,他是住在街上的某人;但是實際上,他不但是這個國家的王子,還通曉與其身份不相符的劍術。
與其說是政治家,他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個戰士。像他這樣的男子平常沒有什麼用,一到戰亂之時卻能真正發揮其實力。雖然不知道他是否具備身為將領的才幹,但作為一位戰士則是綽綽有餘的。
裡卡德對他懷恨在心,畢竟兩人交手時,他可是在部下面前顏面盡失。
只不過是個毛頭小子——在他這麼想的同時,也對輕視對手的自己感到憤怒。
要是下次還有交手的機會——他不禁如此期待著——
流著王室血脈的他,現在應該還停留在這一帶的近郊。
下一次——
要是有“下一次”,裡卡德有自信可以給他一個教訓,而他也很清楚自己這麼做的結果。
馬車載著這個對王族懷有危險企圖的騎士,緩慢地行駛在往王都的道路上。
*
集合於王宮一隅的貴族會議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紛爭。
各派人馬講得口沫橫飛,會議一開始就很快地陷入了混亂狀態。
在場的每個人都是跟阿爾謝夫政治深入相關、不折不扣的掌權者——
個子小、頭大的政務卿達斯堤亞·卡洛司。
相對地身材較為瘦高、略微駝背的軍務卿葛楚德·桑克瑞得。
再來是有著深邃五官、五十來歲的俊美男子——外務卿拉希安·羅姆。
在場的貴族以此三人為首,有中年、老年人,清一色都是男性,目前正互相口沬橫飛地爭論不休。
會議才剛開始……
但外務卿拉希安早已對這種氣氛感到厭倦,獨自閉上了眼。
對自認無黨無派的他而言,這個位子坐起來絕對不會舒服。正因為他出席前早有心理準備,所以絲毫沒有抱怨的打算,但是——直接接觸到權力鬥爭的毒氣,還是教人心情開朗不起來。
某個貴族開了口:
“拉巴斯丹王實質上已經引退,這幾個月來政權都是掌握在皇太子手中,因此可以順利繼承王位的,應該是皇太孫吧!”
其他人立刻回應:
“可是皇太子畢竟還沒有繼位啊!王位繼承權的優先權,現在還是在雷吉克大人手上。既然第一順位的維恩皇太子已經過世——”
“所以我才說,這‘第一順位’繼承權,應該由亞伯特大人來……”
“意思是要由才兩歲的小孩來繼承嗎!?”
拉希安一邊對這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充耳不聞,一邊嘆了口氣。
雷吉克派的主張雖然有理,但要是由雷吉克當上國王,傷腦筋的人可就多了。
皇太子派的主張,在王位繼承權的解釋上雖然是說不通的,實際上那麼做的確比由雷吉克當上國王要“好”得多。
像是為拉希安的這種想法辯護般,某位貴族說道:
“不管是哪條路,反正政權都把持在我們手上。比起改不掉放蕩習性的雷吉克大人,由年幼的亞伯特大人來當國王,不是更適當嗎?”
“身為人臣卻出此言,實在對王族的人太失禮了!”
“你到底是支援哪一邊的!?”
——真像是小毛頭在鬥嘴啊!拉希安·羅姆在內心苦笑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