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3/4 頁)
槍卻是能夠在他的那支數百人的土匪部隊裡做到這一點,這讓趙東雲非常好奇,同時也是高看了他一眼。
至於石陽,此人名聲遠不如呂雙槍那麼大,乃是錦州北部活躍的一名巨匪,手下也有上百號人的他在面臨孟恩遠進剿的時候,連抵抗都不抵抗就直接投降了,而且還順帶拉攏了其他幾家小土匪投降。
當時趙東雲已經接受了呂雙槍的投降,想著反正手下已經有一個呂雙槍了,再來一個石陽也沒有太大問題,而且把他們都放在錦州巡防營裡頭去,也可以相互牽制,所以也就接受了石陽的投誠,招撫為錦州巡防營馬隊第二隊的領官,繼續待他的那些老土匪以及其他數十名零散投誠的土匪。
呂雙槍和石陽的第一馬隊、第二馬隊在後續的持續剿匪作戰中獲得了部分兵力的補充,尤其是在剿滅杜立三的過程中,孟恩遠根據趙東雲的指示把俘虜人員平均分配給呂雙槍、石陽、張作霖,此舉讓他們兩人手下的實力迅速擴張到將近三百人。
此舉自然也是引起了張作霖的嚴重不滿,但是這個時候的張作霖在趙東雲心裡頭也就是暫時有些利用價值的土匪而已,當幹掉了杜立三之後張作霖對於趙東雲而言已經沒有太大的利用價值,所以趙東雲很乾脆的違背了他先前對張作霖的承諾。
他並沒有把臺安、盤山等地盤順利交到張作霖手上去,而是把呂雙槍以及石陽留在了這兩個地方駐紮。
趙東雲的這種安排雖然讓張作霖極為不滿,但是卻是引來了增祺的極大歡迎,因為自從杜立三被剿滅,馮德麟也接受招撫,成為了奉天巡防營前路。從此之後,奉天一省的數大悍匪勢力在短短兩年之內就相繼被招撫,成為了增祺政治生涯裡的難得的一個亮點。
盛京將軍增祺自然也知道能夠順利剿滅並招撫奉天省內的多股土匪和趙東雲有著諸多關係,再加上趙東雲在錦州還編練了一個錦州巡防營,擁有采用全新操法編練的步隊一營,馬隊兩隊,算是給奉天省開創了編練新軍的歷史。
這錦州巡防營雖然說為了方便協助第三鎮鎮守錦州,所以是由趙東雲親自督辦,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錦州巡防營都算是奉天省的地方軍隊,錦州巡防營的編練成功,增祺自然是理所當然的把它視為了自己的政績工程。
在一月份給朝廷的奏章中,增祺說奉天局勢艱難,臣任勞任怨四處籌借,又得第三鎮趙東雲鼎力相助,已練新軍錦州巡防營千人,成效顯著云云……
此外還說奉天將會仿效直隸以及南方各省編練常備軍,用以鎮守東北邊疆,還往朝廷給予編練經費支援。
歷史上的東北軍事改革,是在日俄戰爭之後才開始,然而趙東雲的到來,尤其是編練錦州巡防營的行為卻是大大提前了東北地區的新軍編練程序。
不過增祺手底下沒錢沒人,要練常備軍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只能先從編練巡防營,招撫土匪慢慢來。
為此他頻繁給趙東雲寫信,除了求教編練新軍相關事項外,也是想讓趙東雲幫著他編練新軍。
畢竟練新軍這種事情普通人還真的辦不來,必須是科班出身有著近代化軍事技能的專業軍官才能辦成,而這種新式軍官人才大多集中都北洋體系裡,趙東雲的第三鎮身為北洋嫡系,裡頭自然有著大量的合格軍官,增祺如果要想練新軍,找趙東雲幫忙是必須的。
對於增祺的請求,趙東雲顯得極為慎重,首先他不可能一股腦的直接答應,他得考慮到奉天和直隸的關係,得考慮袁世凱的反應,更加需要考慮到如果這支奉天常備軍一旦成立,將會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到時候自己的第三鎮是不是會灰溜溜的滾回關內呢?
這裡頭所涉及的問題太多,所以一時間他也不好做決斷,而是給袁世凱發去了電報,詢問袁世凱的相關意見。
而在得到袁世凱的意見之前,趙東雲也是隨手給增祺提了幾個意見,比如說建議他把奉天現有的諸多亂七八糟的舊軍整頓一二,先不求練成新軍,但至少部隊番號之類的要統一起來吧,不然那些亂七八糟的番號叫起來都麻煩的很。
這倒是簡單,增祺二話不說就是採納了趙東雲的建議,把奉天省內的由他掌控的幾股練軍,包括盛字營等以及各地巡防營等一律編入奉天巡防營,至於剩下的那些旗兵、綠營之類的戰鬥力幾乎可以忽略,所以乾脆就先不管了。、
最後弄出來的這個奉天巡防營一共有四路,前路就是剛剛投誠的馮德麟所部千餘人,左路就是張作霖所部六百餘人,右路乃是原盛字營等練軍整合而來的一千餘人,後路則是其他幾個捕盜營、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