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2/4 頁)
鐵路交涉局總辦宋小濂,此人通曉洋務,和中東鐵路公司的多次交涉裡有理有據,成功簽訂購地、木植兩改合同,收回中東鐵路公司非法侵佔的全數土地以及林區。”
“有財政局稅務處菸酒稅科科長王永江,主辦菸酒稅科以來,整改稅制,嚴壓煙商偷稅漏稅,任職近年菸酒稅漲幅三倍之多!”
聽著袁金愷的話,趙東雲也是一個個心理評價著他提起的這些人,這幾個人中,唐文冶比較特殊,因為唐文冶雖然在歷史是行沒啥名聲,但是在當代來說卻是前清高官之一,這年頭署理過工商部尚書的人可沒幾個,至少趙東雲手底下就沒有這樣高資歷的人,如此高官按照道理來說應該就近投靠張之洞或者端方才是啊,怎麼會跑到瀋陽來投靠自己呢?
這裡頭肯定是有原因的,不過趙東雲也沒心思去亂猜,因為這裡頭原因太多,比如說他和張之洞和端方不和,又比如說他不看好南方聯邦,又比如說他被熊希齡說服了,趙東雲對這些都不關注,他只知道這人跑到瀋陽來投靠自己了。
對於這樣的人,先不說他能力如何,但是要想拉攏過來的話,就不能安排一個不上不下的職位,得是高層職位才行,當然了,也不能一下子安排到權重職位上,總的有一個過渡考察期不是。
至於袁金愷說的其他幾個人,卻都是目前東三省體系裡幾個才華比較難得的中層官員了,趙東雲以往也多次聽過他們的名字,比如方濂桐這人雖然年輕,但是辦事能力的確不差,很多老辣的老官僚都是遠不如他的。
此人先後在葫蘆島工業區、工商部任職,而且都表現的相當出色,以至於讓他短短的從政生涯裡眼壓無比,不僅僅袁金愷這些人注意到了,甚至趙東雲也是注意到了,只是此人實在太年輕,也就二十來歲而已,這貿然登上高位的話怕是很難服眾,而且由於能力傑出以及留學經歷,導致他對很多傳統官僚都嗤之以鼻,甚至有過在公開場合嘲諷頂頭上司工商局局長鄧嘉縝不懂工商事務的經歷。
那宋小濂,原本倒是沒有什麼知名度,不過隨著日俄戰爭結束後,按照一系列的合約,成立的中東鐵路公司接管了原來的東清鐵路以及安奉鐵路,由於之前俄國人侵佔了大量不在協議裡的土地,加上安奉鐵路也是日軍私自構築的軍用鐵路,所以對於這些權益中方自然是要一一收回的,而代表東三省和中東鐵路公司進行談判的就是這個宋小濂了。
其人目前擔任奉天鐵路交涉局總辦,算得上東三省體系裡少數幾個經歷過真正外交談判的外交人員了,加上如今和中東鐵路那邊已經處理好了諸多外交上的糾紛,這些鐵路交涉局也就沒有繼續開辦下去的必要了,趙東雲想著是不是該弄一個外交局呢?
而後頭的王永江嗎,這人趙東雲就不太熟悉了,畢竟東三省體系裡文官多了去,趙東雲不可能記住每一箇中級官員的名字和履歷,所以自然就更不知道此人和袁金愷是至交,當初王永江能夠從政進入財政局任職,也是袁金愷向熊希齡舉薦的結果。
不過此人的能力的確不錯,擔任菸酒稅科以來讓菸酒稅大大增加,漲幅達到三倍之多,趙東雲不管他用了什麼手段才達到這個漲幅,但終歸是漲了三倍不是,就憑這一點就足以讓趙東雲對他另眼相看了。
袁金愷隨後又是連續舉薦了數人,大多也都是現在東三省體系裡的中下層官員,尤其是以中層官員為主,這些人如果沒有特別舉薦的話,依靠他們的能力雖然爬的比較快,但是要熬到能夠入趙東雲的法眼進而獲得重用的話,沒有個幾年時間是不可能的。
如今袁金愷的這一次舉薦,自然不可能讓他們一步登天,但是少奮鬥個三五年還是不成問題的。
對於自己手底下的這些有才華的人,趙東雲也沒有太多的顧忌,隨後幾日就是相繼提拔任用,方濂桐從工商部商科科長調任葫蘆島工業區任職副區長,這個升職的跨度可以說非常大了,別看葫蘆島工業區只管著屁大點的地方,但是這個地方卻是屬於巡閱使府直轄,並不歸屬奉天省管轄,行政地位比同為工業區的營口市、奉天首府瀋陽市還要高一個級別,和關外的唐山地區是類似的。
而且這個葫蘆島工業區可是連續出了兩個大員啊,比如現任奉天都督的趙鄂,他之前就是葫蘆島工業區的總辦,現任財政局局長,最近在東三省風頭最大的熊希齡,他之前是葫蘆島工業區的會辦。
而現任葫蘆島工業區區長的朱啟玲也是老資格的東三省官僚了,此人在1905年到1906年期間擔任巡警部會辦、1906年秋擔任督察處總辦,1907年初被調任葫蘆島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