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部分(第3/4 頁)
瑞還是趙東雲,他們在打下江南地區的時候都是會盡量避免破壞當地的經濟體系,所以儘管這兩年江蘇的情況不太好,但是歷盡大半年的恢復後,財政部方面預測今年江蘇的財政收入會恢復到往年的水平,有望達到五千萬圓的財政收入。
還有就是廣東了,廣東的情況和江蘇比較類似,同樣受到了戰爭的影響,導致經濟發展陷入停頓,財政部方面預測蘇系接管廣東後再進行一系列的財政整頓,有望從廣東收起來將近五千萬圓的稅收。
再過來就是唐山行政公署、直隸、浙江這三個地區了,唐山行政公署由於唐山工業區的存在,已經發展為國內最為龐大的重工業基地,所以雖然該地貢獻的鹽稅、農業稅都不多,轄區內人口也不多,但是架不住人家工業發展的好啊,財政部預測1909年唐山行政公署有望為中央提供三千萬圓的國稅收入,其中單單是灤州這一個縣級市,就提供了其中至少以前五百萬的國稅收入。
直隸這幾年也是發展了一定的工商業,尤其是以紡織和其他輕工產業,再加上直隸還有著天津、京師這等大城市拉動,而且邊上的的唐山工業區對附近直隸地區的經濟拉動也比較強悍,所以直隸雖然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成規模產業,但是貢獻的稅收水平並不差,財政部預測1909年能夠從該省收得至少三千萬以上的國稅收入。
浙江方面由於存在浙北這個傳統的農業富裕地區,在加上奉軍拿下浙北時間比較早,經過大半年的恢復後,整個浙江方面也能夠提供大約兩千多萬的國稅收入。
其他的福建、江西、河南、山東、安徽在當代中國都算得上是經濟落後的省份,每省能夠提供大約千萬到兩千萬之間的稅收。
上述稅收加起來,財政部給出預測是三點八億!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蘇系財政部統計的只是國稅,並不包括地稅!
蘇系整頓財政體統後,財政部雖然說是統一徵收稅收,但是也不可能把所有錢都充實到國庫,你還得給每一級的地方政府留下一定比例的稅收,這些地方稅收簡稱地稅。這些錢雖然你也可以算進國家的整體財政收入裡頭,但是對於蘇系財政而言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為那些地方稅收怎麼花輪不到財政部管,歸屬每級地方政府管理。
還是用最典型的灤州市為例,該市預測在1909年會給國庫上繳一千五百萬的國稅外,還有大約五百萬的地方稅收,這可是五百萬啊,如果是放在其他軍閥眼中,這肯定是拿出來擴軍購買軍火了,但是按照蘇系的稅務體制,這五百萬圓除了一部分上繳省財政外,其中的大部分都會有灤州縣地方政府自行留用。
這些錢怎麼花那是灤州縣政府的事,和中央無關。而灤州縣市是怎麼花如此龐大的一份地方收入呢,目前主要是進行城市改建、規劃,興建公用建設,交通改造等,興辦教育,提供行政人員的福利。
其中的興辦教育上,灤州縣市官方撥款,在1908年的時候一口氣新建了三所高等中學,分別是灤州縣高等中學,該校為完全官辦;唐山工業中學,該校由官方和唐山工業公司合辦,算是作為唐山工業大學的一個補充;此外還有永平高等中學。
這年頭辦高等中學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你搞個小學很簡單,搞個初等中學勉強也可行,搞師範學校也不算多難,但是你要想搞一個高等中學,實際上不比辦一個大學或者高等師範學校簡單多少。
高等中學的另外一個名詞就是預科學校,學生就讀高等中學,其最終目的乃是為了報考各所大學或者乾脆出國留學。
灤州縣財大氣粗一口氣辦了三個高等中學,甚至招收生源都是面向全國招收的,此外灤州縣還官方撥款興辦了二十多所小學、初等中學,官方財大氣粗的持續投入,使得了灤州成為了國內擁有官辦學校最多,同時高等學校最密集的城市,就連京師、天津、上海這些傳統大城市都是不如它。
灤州錢多搞教育,這一部分錢是哪怕趙東雲再眼紅也不能直接拿出來的,因為這會動搖蘇系目前實行的最根本的的稅務體系。
在蘇系的財政體系裡頭,財政部統一收稅,稅款分國稅上繳國庫和地稅留在地方使用。
在這個體系裡頭,地方經濟發展的越好,那麼地方留用的稅收就越多,地方的錢多了,那麼地方官員可以動用的資金就更多,手裡錢多了不管是辦教育還是發展工業或者是其他的,都是更容易出政績。
當然了,免不了的,地方的錢多了,地方政府的官員以及普通僱員所能夠獲得的薪資也就更多。
趙東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