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第3/4 頁)
上海的工業基礎,交通環境都是非常有利於發展工業的,蘇系剛任命的那些上海高層官員們想要在上海大展手腳,以博取政治資本也就不奇怪了。
蘇系對江南地區的整頓不僅僅侷限在上海,整個蘇南、皖南、浙北地區都在整頓的行列之內,快速的整頓是希望這些新佔領的地區能夠最短時間內為蘇系提供充足的稅賦。
就當趙東雲處理國內的大一堆行政事務的時候,奉軍的南下步伐也沒有停下,孟恩遠率領的第四軍快速南下,很快就是攻克了景德鎮等一系列贛北地區的重要城市。
同時盧永祥的第一軍也是對九江發動了大規模攻勢,九江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是位於長江、潘陽湖的結合口,九江之北就是長江,九江之東是潘陽湖,此外九江的西面是八里湖等眾多水網湖泊,根本無法通行大軍,只有九江的南面才是陸地,但是九江的南面又是廬山啊。
毫不客氣的說,九江是一個被山水包圍的城市,要拿下這座城市,僅僅靠陸軍是很難的,別的不說,光光是渡過長江或者是潘陽湖就是非常困難。
為了拿下九江這做長江中游的戰略城市,蘇系奉軍是海陸兩軍大力合作,這也是繼上海吳淞戰役後,海軍兩軍的第二次戰略性合作。
海軍方面派遣了大部分能夠拿得出手的淺水炮艦,至於那幾艘巡洋艦由於吃水較深,南京往下的航道較淺,較窄,海軍高層害怕那僅有幾艘的巡洋艦出事,所以很婉轉,但是態度非常堅決的向趙東雲提議,不要讓那幾艘海軍當成寶貝的巡洋艦去九江了,留在上海、江陰等揚子江一帶保護長江入海口,當然了,為了支援陸軍的九江戰役,海軍方面會派出所有能夠拿的出手的淺水炮艦。
趙東雲考慮到九江那邊的馬當炮臺的岸炮不算多,和上海的吳淞炮臺沒法比,就連江陰炮臺也比它強,更關鍵的是,趙東雲也沒有打算過讓海軍去硬拼炮臺,攻克馬當炮臺的任務將會由陸軍方面獨立承擔。
一旦陸軍拿下了馬當炮臺,那麼海軍的軍艦就能夠迅速沿江西進,然後進入潘陽湖,為後續陸軍渡江、渡湖登陸九江提供火炮支援。
所以趙東雲答應了海軍方面不派遣巡洋艦的請求!
儘管沒有巡洋艦前往,但是海軍卻是把所有能夠調動的炮艦都給抽調到了九江方面來,隨同海軍一起來的還有諸多運輸船隻,這些船隻有些是軍需部的運輸船隻,也有幾艘海軍自己的運輸船隻,當然更多的是徵集而來,臨時造的小型木船,這些船隻都是為了給奉軍登陸九江準備的,總數船隻已經是超過了兩百艘。
海軍籌集船隻的同時,陸軍方面也沒有閒著,盧永祥的第一軍第一師在長江南岸對彭澤馬當要塞及時發動了進攻,為了防守馬當炮臺,皖軍把退往九江的兩江陸軍第六師派往該地進行防守。
奉軍的第一師和兩江的第六師也算是老對手了,這兩支部隊先前在安慶的時候就是對持多月,最後第一師趁著江南大勝的東風拿下了安慶,不過。兩江第九師由於撤退的比較及時,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
如今雙方為了馬當要塞的歸屬,為了九江的歸屬再一次爆發了激戰,這一次的戰鬥和以往的這兩支部隊之間的戰鬥有些類似,同樣也有些不同。
首先不管是奉軍第一師還是兩江第六師,他們在各自的體系裡都算是第二梯隊的主力部隊,他們各自無法和第三師、第四師這些部隊相比,但是比起一般的省軍部隊又是要強很多。
說他們是不相上下,半斤八兩也不為過。
不過這一次在安慶戰役裡不同的是,盧永祥得到了第一重炮營的配屬,江南戰役後,奉軍僅有的兩個一百毫米加農炮重炮營中的第一重炮營配屬給了第一軍,第二重炮營則是配屬給了第四軍。
現在,盧永祥就是帶著第一重炮營和第一師朝著馬當炮臺發起了進攻。
第四百四十四章 九江之戰(一)
奉軍的整體素質雖然比國內其他軍閥部隊要強一些,但是強的有限,並沒有形成什麼不可逾越的巨大差。
單純從素質來說,如果列強裡的德軍是十分,那麼日‘軍就有個六分,而奉軍頂多也就個四分上下,哪怕是完全一樣的武器,兩倍數量的奉軍都是肯定幹不過德軍的。
這是軍官和士兵素質的整體差距,並沒有那麼容易改變的。
如果說奉軍只有個四分,那麼皖軍頂多也就是個三分上下。
四分看起來比三分高了一些,但實際上也就是半斤八兩而已,具體戰鬥裡,這種素質並不能形成絕對的戰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