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2/4 頁)
方桌兩邊端坐著十餘位將星閃閃的將軍,放眼望去,包括了當今蘇系大部分的高階將領。
坐在趙東雲左手側的是現任榆關防務司令的孟恩遠,右手側的則是蘇系的另外一名深受趙東雲信任,同時比孟恩遠還任職防務司令的‘錦州防務司令’兼任第九師師長的林永權。
除了這兩個蘇系內的兩大防務司令外,還有其他的諸位軍方要員,比如第十師師長徐邦傑、第五混成旅旅長曹錕,第二騎兵旅旅長呂城童等。
以上這些人都是野戰部隊裡的將軍,不過今天參加這場會議的人更多的則是陸軍司令部裡的高階將領,包括參謀處總辦方壁永、軍械處總辦趙東平、軍需處總辦洪浦濤、新任教育處總辦揚善德,以及司令部內幾個比較重要的科室科長,比如參謀部作戰科科長楊德明、情報科安於同、編制科秦林軍等人。
裡頭軍銜有高有低,高如孟恩遠、林永權、徐邦傑這三個中‘將、還有曹錕、呂城童、方壁永、趙東平、揚善德這些少‘將們。也有楊德明、安於同這樣的校官。
但是不管軍銜高地,今天能夠在這個會議室裡擁有一席之地的他們都已經是蘇系裡的核心將領階層了。
趙東雲合上手中的報告書:“這關於縮減火炮編制的大家的意見我都聽了,如今我們經費緊張,的確不宜繼續保持大規模的炮兵營編制,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麼就依照編制科提出的解決方案辦吧!”
蘇系早就有縮減炮兵營編制的想法了,不過一直都不能成行,如今隨著經費持續緊張,加上入關作戰期間也是發現一個炮兵營轄十八門火炮實在是太多,對作戰造成了諸多不便,為了能夠更靈活的使用現有的炮兵資源。
當然更主要的是為了擠出一部分火炮來裝備新擴編的部隊,縮減現有部隊的火炮數量,挪用到新擴編的部隊裡也是不得不為之的事情。
剛確定下來的新炮兵編制恢復到了北洋常備軍時代的標準,也就是一團轄三個炮兵營,每營轄十六門火炮。同時也不再強求每個師的炮兵團必須是兩個野戰炮營、一個山炮營的搭配,而是視情況可以改為一個野炮營、兩個山炮營,至於混成旅部隊,一律轄山炮營。
之所以不再強求二比一的野戰炮數量,是因為野戰炮比過山炮要貴的多,而且趙東雲手底下控制的福元機器廠能夠生產管退的過山炮,但是卻無法量產長身管的野戰炮,這就導致了趙東雲要想獲得長身管的野戰炮,就必須進口。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在有限的軍費裡裝備更多的火炮,加大過山炮的裝備數量,縮減野戰炮的裝備數量也就是必然的。
放下手中的炮兵改編計劃書,趙東雲就是從方壁永手中接過了第二份計劃書,翻看粗略一看,這份計劃書還是參謀部編制科那邊的,說的是輕機槍的正式入編事項。
趙東雲對著方壁永看了眼,後者立即明白而朗聲開口道:“在座諸君都知道,我軍在入關作戰期間已經開始批次裝備丹麥產的麥德森輕機槍,儘管裝備數量不算多但是卻是發揮出來極大的作用。
根據前線部隊的報告,該款輕機槍由於重量輕,能夠有效的伴隨步槍發起進攻,同時其火力持續性遠遠超過傳統步槍,一挺輕機槍就足以壓制敵軍一個班的火力。
對此我們參謀部建議,確定該槍的正式編制,並向全軍推廣裝備。”
林永權道:“哦,這機槍裝備是應該的,不過具體編制如何?”
方壁永道:“結合該槍的具體效能,編制科認為該槍最好是配發到步兵班中,最優是每個步兵班裝備一挺!”
這話剛落下,那邊負責軍械採購、軍費各項支出,蘇系小金庫的實際掌管人趙東平就是開口了:“這樣的話,一個師豈不是要準備四百多挺?”
林永權道:“只計算步兵部隊,每個師需要四百三十二挺!”
趙東平毫不客氣的冷哼一聲:“這麥德森輕機槍,我們向洋行購進的價格有多貴就不說了,單單是福元機器廠那邊給出的報價,每挺就高達八百兩銀子,如此昂貴的軍械一個師就裝備四百多挺,你覺得可能嗎?”
這年頭的輕機槍價格是非常昂貴的,其實不比重機槍便宜多少,這八百兩銀子還是福元機器廠那邊報出的價格還是優惠價了,如果按照遠東軍火市場的正常價格,這一挺丹麥原產的麥德森價格,在中國賣上一千兩銀子都是輕易的,誰叫遠東這邊日俄戰爭剛結束,現在又爆發了中國內戰呢,這軍火商不往死裡抬價都不是好軍火商。
福元機器廠雖然說被趙東雲掌控了呢,但人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