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頁)
營管帶、同樣是趙東雲嫡系下屬的顧藍玉順利被任命為第六標第二營管帶,而段祺瑞舉薦的劉富有也成為了第五標第一營管帶,其他三個管帶職位則是被其他派系瓜分。
和馮國璋有舊的施從濱擔任了第五標第二營管帶。
走了王英楷門路的楊保善撈到了第五標第三營管帶。
至於第六標第三營管帶一職則是被孫翰臣獲得,其人背‘景比較複雜,和王英楷有遠方親戚關係,但是和王士珍也走的比較近。
只是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有一個統帶和三個管帶職位都是被其他派系所瓜分,但是趙東雲卻是利用他第三協主官的優勢,大肆安插各級部隊的副職以及隊官以下的基層軍官。
而這才是趙東雲未來掌管第三協的根基!
當鬧騰了將近半個月的第三協各要職爭奪落下帷幕後,趙東雲才把注意力轉移到新軍編練上來。
而要編練第三協,那麼就得先把那些舊軍給裁撤了,不然騰不出足夠的軍費來編練第三協,所以當今趙東雲的最主要任務就是藉助整編的名義把淮軍肅毅親軍給裁了!
第五十一章 舊軍兵變
淮軍肅毅親軍,取名自李鴻章的爵位一等肅毅伯,這支淮軍和其他淮軍一樣早年也是輝煌過的,不過自從甲午戰爭遭遇慘敗以後,肅毅親軍和其他淮軍一樣地位迅速下降,而等庚子年後朝廷下決心編練新軍後,肅毅親軍也就和其他淮軍一樣走到了它生命的盡頭。
“整編,說的好聽,還不是想把我們這些老淮軍給趕出去!”肅毅親軍駐地裡,一群肅毅親軍的大小武將們滿臉愁怨。
“如果整編後能夠給老兄弟們一條活路也就算了,那新軍雖然苦了些,但是為了養活一家老小,我老陳也就勉為其難去新軍了,可是你們也看到了,那些新軍的人把第三協鬧的聲勢那麼大,可是搞來搞去任職的不都是他們新軍的人嗎,那裡還有我等的位置啊!”
當下一個四十歲、身穿清廷舊式馬褂官袍的武將罵道:“那袁世凱不是個好東西,那個趙東雲更不是個好東西,前些時候我去登門求見,他倒好,一個二十幾歲,毛都沒長齊的小娃子竟然敢拒而不見!”
“我也聽說了,那趙東雲可不是簡單的貨色,聽說很受袁世凱的得用!”另外一個三十餘歲的武將也是面露憂色:“我們這十幾號人,也不知道能留下多少!”
此時,房間角落裡的一個矮個子、年約三十的武將道:“能留下個三四人就不錯了!”
“那怎麼辦?難不成吃了一輩子兵糧到最後還回老家種田不成?”那陳姓老將道:“我就不信了,他趙東雲敢我們所有人都開革,哼,沒了我們他怎麼收復軍中的那些大頭兵?”
這肅毅親軍的一群大小軍將們你一句,他一言,這說來說去後也是一片哀嘆之聲!
袁世凱打定了主意要裁汰舊軍,以騰出軍費來練新軍,他們這些舊軍將領裡頭那些高層將領早就被袁世凱用各種手段安撫打發了,現在剩下還麼一群中下層的武將就算再不滿意也抵抗不了袁世凱裁汰舊軍的決心。
當然了,如果說袁世凱允許他們轉入新軍任職的話,他們肯定舉起手腳說歡迎的,然而舊軍卻已經是爛到了骨子裡的,袁世凱是絕對不可能把的大量舊軍整編進入新軍當中去的。
所以這名義說的是整編,但實際上就是從裁汰練新!
如果不出意外,眼前的這十幾名肅毅親軍的武將們一部分會被調入地方任職,比如地方巡防營、縣隊之類的輔助武裝力量,另外一部分則是被直接開革,只有極少的一兩個人才會幸運的轉入新軍任職,而通常情況下這種任職還無法持久,頂多幾年時間就會被眾多北洋嫡系排擠掉,最後還是解甲歸田。
歷史上直隸裁汰練新後,編成的數鎮新軍中營管帶以上的軍官清一色是北洋嫡系,而淮軍、練軍舊軍整編而來的軍官屈指可數。
這一去人商討來商討去也沒個辦法,最後就是變成了發牢騷,不過也有人說:“不管怎麼樣還是要爭取爭取的,他趙東雲不是要整編我們嗎?總不能一來就把我們全部裁撤了,要不然鬧出兵亂來他趙東雲就吃不了兜著走。
到時候諸位挾裹眾多士兵,未必就不能討得進入新軍的機會!”
畢竟他們這些武將們前景不妙,但是那些大頭兵們同樣下場不會很好,這些舊軍士兵在北洋新軍的軍官們看來,要麼是煙鬼要麼是老弱,完全不符合北洋新軍的招兵要求,所以整編過程中,這些舊軍士兵將會和他們的上官們一樣丟掉飯碗。
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