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2/3 頁)
但沈樹人是純粹的文官,不可能去當團練總兵,吏部核計後,決定靈活變通一下,把那些犄角旮旯的冷門官名拿出來用用。
幾位年兄聽了這個名號,也是不由笑了:“黃州還設團練副使,這是奔著蘇子瞻的名頭去了,吏部怎麼想的。”
“賢弟耿介、犯顏勸諫觸怒陛下,可比東坡先生觸怒宋神宗,這名頭倒也當得。罷了,不說這些喪氣話,來,咱一起敬沈賢弟一杯,算是祝他追跡古人了。”
沈樹人陪眾人滿飲一杯,談笑自若:“諸兄不必為我擔心,我此去黃州,聽說府治黃岡縣還未光復,還在流賊之手。只有府東臨近安、廬的蘄州、蘄水、黃梅、羅田等縣還在官軍手上。
吏部已經跟我打過招呼了,只要我討伐藺養成、劉希堯有功,滅其一部,光復黃岡縣,就可實授我黃州知府。若是能光復黃州全境、把藺劉等賊全殲,便是授兵備道僉事、協防漢北各府,也不是不能考慮。
到了地方上,那就是實打實靠功績升遷了,能者上庸者下,自古軍功最做不得假。也省去了在朝中爾虞我詐,跟政敵糾纏。”
沈樹人要去的黃州,屬於湖廣省,也是湖廣和南直隸邊界上的州府。因為湖廣省太大,戰時不好協防,所以在省和府之間,會拆分設定一些“兵備道”。
比如漢水以北的襄陽、德安(今隨州)、黃州三府歸一個兵備道僉事管,
漢南江北的荊州等地再歸一個兵備道,
長江以南部分再劃一個兵備道。
吏部給沈樹人畫的大餅已經非常清晰了,提前告訴他也是為了打雞血,讓他到了地方努力建功。
葛世振等人看他說得這麼雲淡風輕,也是暗暗佩服:
多少文官畏賊如虎,聽說有流賊的地方就不敢去做官。沈賢弟居然視流賊如無物,把革左五營視為建功立業的工具,這是何等氣概!
眾人反省對比了一下,紛紛覺得自己完全比不上。
他們給沈樹人敬酒時,態度也愈發欽佩,愈發把沈樹人視為他們這一屆的精神領袖。
……
另一邊,沈廷揚和蔣德璟等人喝酒的主桌上,沈廷揚也把和上官、同僚們的交情維護得很不錯。
戶部的侍郎不止一人,各個侍郎理論上是平級的。但實際上,就跟後世一堆副部長裡,總有一個“常務副”一樣,蔣德璟如今就是主持戶部工作的常務副。
沈廷揚原本員外郎的時候,和他差了很遠,現在升到郎中,還是各司當中陛下最賞識的一個司的郎中,跟蔣德璟離得也不遠了。
所以,沈廷揚一邊要站隊,一邊也要維護好上官的情緒,讓對方意識到自己並無打算最終搶蔣德璟的位置。
酒過三巡之後,沈廷揚就藉著一個機會,跟蔣德璟說起了幾年前下獄的侯恂的事兒。
“蔣侍郎,你可聽說近日朝中的風傳,說是武昌左良玉的養寇自重、畏葸不前,與尚在獄中的前尚書侯恂有關?”
蔣德璟還是很想“上進”的,老尚書程國祥出工不出力,剛剛被皇帝免掉,他當然想直接取而代之,聽了關於侯恂的話題,當然有些不快。
怎麼可以讓“上上屆”的老領導再復出呢?再說這侯恂也沒什麼真本事,無非就是東林內部地位比較高,吹捧得名聲比較好。
他不動聲色地抿了一口酒,壓低聲音:
“本官倒是不曾聽說,對了,沈賢弟你在戶部也有七八年了吧,當年侯尚書下獄之前,你就已經在戶部了,當時還只是個給事中,莫非你當時就頗得侯尚書賞識?”
沈廷揚:“哪裡,犬子之前在南京時,入監捐官,跟侯尚書的公子侯方域、還有朱大典的侄兒朱光實,結下了些過節,還有那個江左名士龔鼎孳。
聽說侯尚書已經暗中讓人跟朱大典結交,若是他能被左良玉、朱大典搭救復職,自然要投桃報李,讓戶部阻撓漕運改海的推進。
下官也不瞞侍郎,這漕運改海,乃是我畢生所願,戶部若是被那些已經離任多年、搞不清楚狀況的老朽接手,實在非天下之福吶。要是能由侍郎這樣銳意進取、明鏡高懸的楷模接手,才能利國利民。”
“誒,這是什麼話,本官何德何能,尚書是當不得的。”蔣德璟聞言大喜,嘴上卻非常謙遜。
沈廷揚雖然官位不高,但人家有錢啊,戶部其他官員就算貪個十幾年,也沒沈廷揚這種不用貪的人錢多。
沈廷揚只要肯幫他疏通關節,何愁不能進步?
不過,蔣德璟還有一點疑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