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替明 > 543 天下大勢

543 天下大勢(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隋末,系統降臨人在古代,隨身有座現代都市史上最強駙馬爺從門吏開始光宗耀祖皇帝女兒身,開局欺君犯上重生悍卒:開局官府發媳婦皇后的貼身侍衛嫌我功高震主,我黃袍加身你哭啥?一覺醒來我在龍椅上了四合院:跟大孝子斷親,娶婁曉娥三國:被義父背刺,我反手篡位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寒門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遙官明末:懶漢的逆襲人生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從霸主尼多王開始傲視群雄水滸:開局買下樑山,造反不招安三國如煙

陳奇瑜不愧是歷史上能留名的牛人,他在看急報的過程中,見事情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便慢慢鎮定下來了。

過了好一會後,他便有了決定,改變了策略,下令暫時解散,並派出精銳夜不收,前往陝北偵緝敵情。同時馬上寫了一封奏章,緊急上奏朝廷。

這奏章是用了八百里加急,只用了不到十天時間便送達京師。內閣不但怠慢,馬上送呈御前。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就沒有過開心的時候。那轟天神炮最終是沒有造出來,只有那個轟天神雷差不多搗鼓出來了。孫承宗在前線催得急,最終還是洪承疇靈機一動,造了投石機出來,一起運往撫寧。

這撫寧的戰事,一開始的時候不慍不火。或者是因為有談判的原因在內,雙方都沒怎麼打。後來開打了,差不多是兩邊用火炮互轟,直接刀兵相見得很少。

孫承宗自然樂意如此,畢竟建虜那邊的火炮手壓根就沒有明軍的熟練。他作為一個和建虜對陣多年的軍事專家,隱隱感覺到了建虜內部好像不平靜。

不過這種不平靜肯定會消失,孫承宗把大軍集結在山海關前紮營,一邊做出拼死要奪關的姿態,一邊徵集了大量的民夫在後面挖坑,準備修築一道圍著山海關的防線。

或者是晉商被叫天軍殲滅了的緣故,或者是通虜者,雖遠必誅的口號太響亮的緣故,好像沒有漢奸去給建虜通報這個情況。

雖然暫時沒有受到建虜的騷擾,可另外有一個問題嚴重製約著這個工程的進度和勤王軍計程車氣,那就是糧草告急。

民夫每天都有人餓死、累死,這個可以有,但要是軍隊裡面出現餓肚子的情況。那這仗就沒法打了。一道道的加急文書急送御前,幾乎是一天一催。

近幾天裡,崇禎皇帝和內閣諸位大臣一直在討論這事。戶部尚書畢自嚴的病剛好。就因為這事又病倒了。

籌集錢糧的事情,實在是太傷腦筋了。京畿之地的勤王戰事早已拖垮了中央財政。能找到、收到、刮到的糧草,早已都動過手了。甚至連崇禎皇帝把宮裡的金銀器物都捐出來,還號召文臣武將、勳貴皇親都一起捐。

但是,崇禎皇帝沒想到,那些文臣武將、勳貴皇親就像打發叫花子一般象徵性的捐了一點,給出的理由還振振有詞,說朝廷給的俸祿就那麼一點,家裡又是一大家子。捐了這些已經是要家裡揭不開鍋了,再捐實在沒有了。稍微逼急了點,崇禎皇帝的老丈人,皇后的親爹帶頭耍無賴,把家裡的鍋碗瓢盆擺到大街上叫賣,把皇家的臉面丟得一乾二淨。

官員這邊拿不出錢來,那就只能向百姓要了。原本中原被流賊禍亂,也沒法徵稅。對於這一點,崇禎皇帝還是比較堅持的。

不過就在這幾天,先後有幾封捷報傳來。使得這個徵稅的議案再次擺到了桌子上。

第一封捷報,是新任三邊總督陳奇瑜的,言最近幾次大捷。已有掃清陝西南部流賊的勢頭。

第二封捷報,是大名府知府盧象升的,言他從大名府出發,一路向河南挺進,差不多到了開封府境內,沿途流賊不是被擊潰就是望風而逃,這幾處地方已重獲安定。

第三封捷報,是川軍土司秦良玉領軍從四川出發,一路掃蕩流賊。已至河南府,很快就能和盧象升回師。

從目前的情況看。河南將定,陝西將定。只要山西和湖南、廣西等地協同好,很可能會很快解決流賊問題了。

也因為如此,盧象升和秦良玉都獲得加官。特別是盧象升,因為是文官一系,越級提拔為巡撫,統領大名府、開封府、衛輝府、歸德府、兗州府的地方軍隊。

“陛下,中原之亂,馬上就將平定。而京畿之地的糧草要是供應不上,則有不測之禍,拖延不得了啊!”內閣首輔成基命站在文華殿內,苦口婆心地諫道。

殿內其他大臣,如徐光啟等人,原本還有反對,如今天下將定,就算他們覺得剛經過賊亂的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可比起京畿之地的急迫來說,實在沒有理由來反對加派賦稅。

崇禎皇帝見朝臣達成一致,他也總算鬆了口氣。只要能把錢糧供應上,山海關的戰事便能打得下去,否則一旦崩潰,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因此,他便下了聖旨,經內閣明旨下發,把原本崇禎四年才增加的賦稅提前了,即把田課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

這事的效率很快,文華殿剩下的議事還沒結束,聖旨便已出了京師。

然而,君臣們還沒來得及鬆口氣,就連續收到了兩封八百里加急文書。

目錄
超級藥材大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