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叫天軍(第1/2 頁)
很多東西對於府谷農民軍來說,都充滿了新鮮感。
比如胡廣的為人,這樣的首領從未見過。他的說話,又讓人如此激動人心。
比如由胡廣教出來的四小,他們寫字竟然不是毛筆,而是一種叫鵝毛筆的東西。並且寫在紙上的字,似乎也不是以前見到的文字,甚至還有很奇怪的符號。
比如眼下,胡廣在臺上用白色的東西,在一塊漆黑的板上寫出一個個符號來。他一個人面對著一千多人,竟然是在上課。
雖然沒吃過豬肉,但至少看過豬跑。以前的先生可不是這樣的,那是手把手,一對一的教。
“好了,拼音就講到這裡。只要你們學會掌握了這個拼音,那麼所有的漢字,你們都會自己唸了。”
胡廣放下趕製出來的粗糙粉筆,拍了拍手,面對著臺下一千多人繼續說道:“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以後這拼音就要靠你們自己努力了,多看看你們手頭的拼音教材,多和別人探討,多用點心,這是學習的不二法門。”
幾乎所有的人,都是一頭的黑線。這就講完了?手中這張紙上印的東西,我認識它,它不認識我啊!
他們的眼睛看看胡廣,又看看這張紙,然後還轉頭去瞧站在臺上兩側的四小,撓著頭,心中都嘀咕著難不成胡廣的意思,是要向這四個小屁孩請教?哦不,是探討?
“從延安府一起回來的人基本上已經先學過一次,你們可以先找他們探討,給他們指點不足。另外,每三天我會再講一次課,主要是答疑,你們都答不出來的問題就可以來問我。半個月後,我只會每一個月講一次課。”
胡廣這個話讓不少人心中鬆了口氣,總算胡廣還能再講課。不過他們也能體諒,胡廣肯定很忙,不可能有多少時間來教這個。
當然,人群中也有人有這樣的疑問,就算能讀書識字了,對於和官府打仗有什麼幫助,胡廣會不會是本末倒置了?
對於在眼下推廣這個拼音識字,基本上沒有人意識到這個事情的重要性。一直到後來史學家回顧的時候,才總結出了許多好處。
比如胡廣推廣出來的東西,不用再經過口口相傳,不但更為快捷,而且更為準確。
比如從底下反饋回胡廣的內容,也更容易表達,無形中調動了所有人的積極性。
比如識字的人能做更多的事情,做好更多的事情。
……
反正一個原則,這拼音識字是宜早不宜遲,作用是潤物細無聲,看似沒多大用處,實際上對於提高府谷農民軍的戰鬥力、凝聚力起到了一個關鍵的作用。
這些在以後的日子中,終歸是慢慢地體現了出來,也是府谷農民軍區別其他一切勢力,最為引以為豪的事情之一。
再說胡廣結束講課之後,便大聲宣佈改編開始:“所有人將按照班、排、連、營、團的模式進行編組。其中班就是以前的什,人數一共十到十一人,領頭的是班長,即以前的什長……”
胡廣之所以沒用明末時候沿用的一套制度,是因為第一,他最熟悉的是後世的軍制。
第二,要想在明末的各種勢力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走一條非常規的路。對於後世的他來說,軍隊儘可能火器化是必然的選擇。
他從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也看到過,軍隊編制的原則,就是要根據打法制定。就如同戚家軍,當初的編制就不同於同時期的其他軍隊編制,而是戚繼光根據當時對敵的形式,以三才陣,鴛鴦陣為基礎編制的。
而胡廣這時候要用的是火器,十人一班,三個班為一個排,剛好是三段射的基礎,是符合戚繼光編制的原則。
至於名稱什麼的,反正對於大部分都是農民的隊伍來說,都是第一次。並且不同的稱呼,也是區別別的勢力的一種標誌。
他所宣佈的改編,大概內容如下。
年輕男子選取強壯者編為一個營,共兩百七十人,胡寬為營長,排長和連長為胡廣原本的護衛。至於班長,則由士兵自己推選。
其餘年輕男子大概還有一百二十來人,編為一個加強連,由胡漢三擔任連長,直接向首領胡廣負責。
所有婦女也編制為一個營,營長為烏蘭。其中最為健壯的婦女單獨成立一個連,連長是劉彩娥,也需要進行軍事訓練。
另外的婦女和為數不多的老人進行混合編組,按照連的編制來,有護理連,就是有耐心、會照料人的婦女、老人組成。其中照顧傷病員的婦女,基本上都是已婚的。
還有伙食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