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三人坐下取出一袋子山楂,風捲殘雲,大快朵頤。武清這才慢慢向阿年解釋那幾句詩中這“素娥濃妝素面昭”一句的意思。大家圍著篝火睡了一晚,醒來時天已通明。
山川一片光亮寧靜,一束陽光穿透樹隙斜灑在已經熄滅的篝火堆上,似乎要重新點燃它,讓死灰復燃,讓火種生生不息,永恆傳承。
三人來至昨夜發現的那潭水前一看,卻沒想此潭原來如此氣勢:水天一色容玉顏,拱日託雲走十年。密林傍生天地低,風雲一掠碧空顛。
望著對岸一片參天巨木,沿岸步行了半時有餘。只見不遠處又有一水潭靜靜地躺在這一望無際,荒無人煙的山川中。面對著茫茫水潭,內心不禁也茫然了,竟不知下一步如何走,究竟想向哪裡走。
武清忽然想起蘇子一句詩來:“橫看成峰側成嶺,遠近高低各不同。”心又下想:“由不同的角度去看世間萬物,卻會得出不同的感受。此叫一時一念之差,竟不啻天淵,而天外之月何嘗不是這樣。‘蒙娜麗莎’尚且使觀者鑑之各異,再觀而新,更何況是‘盈則圓,損則虧’的月亮。
如此想來,‘雙潭映月’,兩個譚中的月亮的模樣正該有差別才是道理。唉!難怪聖人有言:愚,世人天生也,諄諄告誡而去之。若我們一味沉浸於‘水如鏡,鏡映月’這些表面跡象,只會乖乖地走向其精心設計的陷阱中,作繭自縛,而始終不能走出逆境,柳暗花明,從而體現到箇中趣味深意。情況就正如阿智阿年此時一般:沉陷於‘鏡花水月’這空想思維中而不能自拔。”
………【第十八章 千淘萬漉嘗甘苦】………
三人所站位置正是雙潭正中間,兩水斷流處。
武清直指著水潭對岸遠處的茫茫密林,說道:“詩句所示的地方,就是這條通向樹林的路。假如我沒猜錯的話,樹林中一定有些奇形怪狀的山貌或者建築。”阿智阿年遼遠望著那一片陰森森的樹林,不禁目瞪口呆,心內將信將疑,卻見武清經已在前走遠了,不由快步跟了上去。
三人穿過灌木叢,跨進大喬木林,只覺燦然天色陡然黯淡下來。打從進來便發現這裡面涼風習習,氣息清爽。踏在厚厚枯葉鋪成的地面上,其綿綿鬆軟之感勝似踏棉花。三人摸著一棵棵粗壯的樹身緩步而行,不防腳下一聲響動,只見一小物體“吱”的一聲向前亂竄而去了。三人誤以為是蛇之類的東西,倒嚇了一跳,定了定心神繼續往前走。
走了一程,看見前面似乎有強光閃動,三人於是加快腳步摸黑前進。又見光源越來越強,樹林外一塊白色的物體對映入眼簾。走出樹林一看,原來數十座巨大無比的石山。石山群連綿數十里,山形怪異,各表其態,卒然觀之,頓生豪情萬丈,實感雄心激昂,始覺天地正闊,鬼斧神工,蔚為大觀。
只見右邊不遠處,一塊大石山最為引人注目,確實不同凡響。卻見此山高聳而立,山頂尖銳突出,其勢直指天際,有如一把出鞘的利劍,欲以雷霆萬鈞之勢刺穿長空而出,令人視之不禁生出敬畏之心;又見其左邊顯眼處出乎意外的聳立著一座青峰。這是一座碧草環生,山花欲燃的山峰,比那“劍山”稍為粗大,卻輸了一股震人心魄的氣勢。其餘眾山要麼平平無奇,其貌不揚;要麼“鼠頭獐腦”,其貌“醜陋無比”,不值一言也。
武清一見那兩座引人入勝的奇山,心裡便明白那句“玉顏白刃色不變”的意思了。所謂“白刃”,不言而喻,當指右手那座“劍山”,而“玉顏”自然代指左手鬱鬱蔥蔥的那座青峰。然而最後一句“訇然中開暮朝朝”卻令人費解。
據他所知,“訇然中開”四字乃出自唐朝李太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一文,原句是:“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其義指神仙居住的洞府石門,在訇然聲中開啟。這裡的石山不下一千座,若要找出所謂“石門”,卻是談何容易。
心下正自發愁,忽聞天際數聲鳥鳴,悠揚清越,繞山不絕。武清抬頭一望,只見十多個大鷹展翅高飛,自由馳騁於碧野之上,藍天之下;有幾隻御風直下,傲然立於高山之巔。心中不免想道:“除非像那老鷹一樣,眼裡銳利,也可以凌空翱翔,居高之勢,一覽無遺,那石門即使再隱秘,也難逃其法眼。”
阿年見武清二人各自沉思,本欲說出自己之意,卻怕打斷二人思路,又恐遭他們貽笑,於是在一旁自言自語小聲道:“這裡有一個‘中’字,難道不是指中間的意思?不防數一數,反正在這裡坐著也是白坐。”話畢,他還當真將那青峰與“劍山”之間的連綿眾山數了數,總共是十九座。只見他指著面前不遠那座其貌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