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正面報道】(第1/2 頁)
李飛是個普通的大四學生,讀的新聞專業。大三放暑假的時候,他就透過自薦得到了《錢塘晚報》的實習機會,一直到開學還留在報社。
跟著個老記者跑來跑去,李飛這兩個月也寫了幾十篇新聞稿,不過都是些雞毛蒜皮的文章,並沒有引起任何的關注。想要畢業後留在報社任職,李飛必須得有所作為才行,他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搞一個大新聞。
某天早上,李飛看到葉誠唱片銷量破萬的新聞,突然靈光一閃:葉誠也是浙省人,我為什麼不去他老家採訪一下?
葉誠自從上電視成名後,浙省本地的報紙也紛紛報道。不過報道內容全是網上的訊息,比如葉誠以前學習很優秀、因家庭變故輟學北漂等等,根本沒人跑去實地採訪。
到底葉誠的家裡發生了什麼變故?這是許多粉絲都關心的一個話題。
可惜葉誠本人不願說,於是網路上出現眾多版本,有說出車禍的,有說得癌症的,有說投資破產的。甚至有葉誠的高中校友,在網上把真相說出來都沒人相信,因為謠言太多了。
李飛覺得這是個機會,現在葉誠人氣高漲,他的文章說不定也能借著東風受到關注。
做出決定後,李飛就找藉口請了個假,坐長途汽車趕往葉誠的老家曲嶺市,然後一路打聽找到第二中學。
李飛是沒記者證的實習記者,只能偽裝成高中生混進學校。在校園裡走了一陣,李飛看到幾個學生在人工湖邊看書,他立即走過去採訪:“同學你好,問你們個事。”
那幾個學生抬頭望著他,其中一人應道:“什麼事啊?”
李飛說:“我是《錢塘晚報》的記者,請問這裡是不是葉誠的母校?”
“你說葉誠師兄啊。”
“他當然是我們學校的。”
“葉學長的媽媽還是我們班的音樂老師。”
“……”
一提起葉誠,幾個學生就興奮地說起來。雖然葉誠已經離校好些年,但他的歌在校園裡極為流行,母校的很多學弟學妹都是他的粉絲。
在老師們的嘴裡,葉誠也成了勵志的榜樣,各種添油加醋地把他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學弟學妹們對葉誠的大名可是如雷貫耳。
“你們知道他當初為什麼輟學嗎?”在瞭解一些葉誠的小故事後,李飛終於問出這個問題。
一個學生說:“他爸貪汙,被警察抓了。”
另一個學生立馬反駁:“不是貪汙,是挪用公款。”
“是貪汙,葉誠他老爸是大官。”
“昨天張老師才說的,他老爸是挪用公款被抓,我沒記錯。”
“……”
好吧,別說是網路上,就連葉誠的母校都有不同版本。
李飛在校園裡轉悠了半天,陸續採訪了十多位老師和學生,後來發現個老太太在操場邊散步,他覺得老年人應該更靠譜,立即上前詢問。
果不其然,李飛剛一問出口,那老太太就說:“這事我清楚,袁老師的愛人是國企經理,挺正派的一個年輕人,可惜因為炒股傾家蕩產,車子房子都被法院收走了,債主都追到了學校,我當初還借了3000塊錢給他們家……”
事情到這裡總算弄清楚了,李飛又跑去那家國企瞭解情況,然後連夜趕回去寫稿。
李飛寫的是一篇大通訊,從葉誠的童年一直講到他高中。在李飛的筆下,葉誠赫然是個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天才兒童。文章的最後,李飛還聲情並茂地講述葉誠在家裡債臺高築後,如何毅然輟學替父還債的整個經過。
這些從別人口中聽來的故事,經過李飛的藝術加工後,顯得更加煽情動人,簡直讓聞者傷心、聽者流淚。
《錢塘晚報》的發行量本來就大,這篇新聞一出來,立即引發社會熱議。很多市民從沒聽過葉誠的歌,但卻透過這篇文章記住了他的名字,隨即浙省的其他報紙也紛紛轉載,記者們開始一窩蜂地往曲嶺市二中跑。
這是主流媒體首次對葉誠進行大規模報道,之前的新聞更多著墨於《中華好歌曲》。剛開始的時候,這些報道還侷限於浙.江一省之內,隨後一些省外媒體也開始轉載,而網路媒體對此事的報道更是鋪天蓋地——這其中有夢想當然公司在推波助瀾。
“少年輟學替父還債,一步步邁向人生巔峰。”
“在絕境中奮發——明星背後的艱辛歷程。”
“當紅歌手的追夢赤子之心。”
“……”
新聞界有句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