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頁)
氏身上,摟著她腰,道,“您放心,我在外頭這兩年見過不少人事,心裡明白著。”
盧氏寬慰地拍了拍她,便扭頭看著乾站在一旁發愣的陳曲,稍一思索,道,“我本是想要你跟到王府侍候小姐,可你爹在這園子裡做管事,叫你們父女分離不好,你還是留在園子裡吧,日後尋門好親嫁了,也強過跟著到王府做老姑娘。”
陳曲俏臉微變,咬著嘴裡肉,看看盧氏再看看遺玉,又把目光挪到平彤平卉身上,狠咬了自己一口,竟是在盧氏的驚訝中,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夫人,奴婢還想繼續侍候小姐。”
“你這是做什麼,有話起來說。”遺玉道。
“求夫人應了奴婢,奴婢會盡心盡力服侍小姐,奴婢要跟著小姐。”
看著跪在地上不肯起來的陳曲,盧氏和遺玉對望一眼,後者開口道,“陳曲,若跟著我到王府去,是萬沒有在家裡自在的,連說句閒話都要小心,到了年紀也不能婚配,你可想好?”
“奴婢想好了,奴婢跟著小姐。”
“好。”遺玉點頭道,“你起來吧,這幾天就到周夫人那裡一起聽教。”
“奴婢、奴婢謝過小姐。”
陳曲又拜了拜,才提著裙子去了,遺玉瞧她背影走遠,方聽盧氏嘆道,“哎,你怎就依她,這孩子心氣太高,當真不適合跟著你去。”
“嗯,我知道。”遺玉握著盧氏的手,“孩兒自有打算。”
遺玉從魏王府回來,她身體將好,盧氏不叫她幫忙做事,她每日早睡早起,除卻練字看書外,便是吃些湯水進補,兩日一泡溫泉,又調配有益膚的膏藥塗抹,閒時就逛逛園子,在亭裡畫上一幅花景,再不然就是到庫裡擺弄那些訂好的釵環首飾,試穿新做的衣物,婚期將近,這才有了待嫁新娘的模樣。
只是李泰果真如那天所說,沒再來探她,甚至連封書信都沒捎,遺玉寫了一封與他,也沒見迴音,便只作罷。
殊不知,她從魏王府回來那天上午,朝堂之上,高士廉、房喬等人提帶新修好的《氏族志》面聖,李世民準印,發放各州,為顯皇權,是以將原本的一等五姓望門山東士族崔、盧、鄭、李、王一干降為三等,李唐大姓為首,外戚次之。一時間,京中雲湧,歷來以娶五姓女為榮的舊俗被制,時人眼明,首當其衝的,便是待娶已故懷國公盧中植孫女的魏王李泰!
(大戶人家的婢女叫侍女,一般也叫丫鬟,僕婦等等,文裡沒用統稱,但從階級上來說,都一樣是奴,只是叫法不一。)
第117章 盧家嫁女
自打長孫嫻被周國夫人訓斥的事情傳開後,爾容詩社也受到牽連,主事的長孫嫻等人在家中閉門不出,原本半月一次的聚會,到場人數銳減,京人傳唱的花草評人歌謠又將爾容詩社抹黑,漸漸原本還以身為詩社成員而自傲的年輕夫人小姐們,都悄無聲息地退出,到了最後,有關詩社的活動便不了了之起來,說是名存實亡,也不為過。
然而,長安城裡女子們的集社,不只爾容詩社一家,就在彼方慘談收場的時候,這廂一些年長的婦人們的聚會卻依舊照常進行著,不少人是注意到,原本鮮少露面的長孫家三小姐,近來很是頻繁地出席一些宴會場合,因她有別於其長姐的傲慢態度,倒是很快就被按納進一些圈子。
這天一群閒來無事的婦人們約好了到承雲道觀進香,長孫夕也在邀請之列,這家道觀坐落在城北,求子求姻緣頗是靈驗,於是很受少女和婦人們的喜歡。
上罷香,解完籤,一群女人結伴到後院事先打理好的花園小坐,聊著聊著,便說到了前頭將修訂罷的《氏族志》上。
“那些五姓人家向來自視甚高,嫁個女兒只恨不得將別人家產都要去一半做聘禮,偏偏還有人上趕著送去,這回被降成三等,怕是這五姓再不能像以前那樣眼高於頂。”
這話說完,便迎來一片笑聲,不怪她們會幸災樂禍,先前五姓人家因著姓氏高人一等,自恃貴族身份,對其他士族不假顏色,更是藉著聯姻索財無度,讓一些想同五姓攀親的人家都望而卻步,眼下就這麼被剝了等次,可謂是除了眼紅之人一塊心病。
長孫夕笑著吃了一口茶,也不插嘴,坐看她們繼續聊下去:
“這麼一來,那些前頭娶了五姓女子的人家,若是沒下聘禮的還好,當真下了巨聘的,只娶回來個三等——哎,這不是吃了大虧麼。”
“誒?魏王的婚事不是定在下個月初,他要娶的那個,可不就是盧家的小姐。”
“要我說,魏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