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部分(第3/4 頁)
華夏十五年,武昌。
一名儒雅的中年男子牽著一名十來歲的孩童,在一眾護衛的尾隨下登上了黃鶴樓,進了頂樓的一個雅間。
“爺爺,這裡的景色真美,聽奶奶說當年您差點兒就栽在了這裡,是怎麼回事兒呀?”
趁著夥計們上酒菜的時候,那名孩童來到窗前,俯視著不遠處江中忙碌的船隻,笑著向坐在那裡的中年男子笑道,一副饒有興致的樣子。
“當年爺爺和你奶奶來武昌參加鄉試,結果招惹了權貴子弟,差一點就死在了武昌衛的大牢裡,幸好你婉婷奶奶相救,否則爺爺這條性命可就沒了。”
在喝著涼茶的中年男子聞言笑了笑,向那孩童說道。
“爺爺,奶奶當年可是絕色美人,為何除了您之外那些人都看不出來?竟然竟得以官居右春坊大學士。”孩童聞言頓時來了興趣,來到中年男子身旁興致勃勃地問道。
顯而易見,這名孩童口中的奶奶是當今華夏帝國的皇后趙欣,趙欣女扮男裝考取功名並晉升為右春坊大學士的事情早已經傳遍天下,成為了一代傳奇。
如此一來的話,那名中年人就是華夏帝國的皇帝李宏宇了,雖說已經年近花甲,但李宏宇的面相不顯老,看上去也就三四十歲的模樣。
因此,沒人會把眼前的這位儒雅的中年人與皇帝聯絡在一起,無疑也方便了李宏宇的微服私訪。
當年多爾袞率領滿清順治皇帝投降後,李宏宇經過斟酌再三後定都襄陽。
襄陽有著便利的水陸運輸,自古以來就有著“南船北馬,七省通衢”的美名,而依靠漢江可以保證充足的水源,便於建設。
其次,襄陽位於江漢平原,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有著“中州糧倉”之稱,自然環境優越。
尤為重要的是襄陽位於中原和江南之間的地區,距離全國各地的距離都比較近,因此坐鎮襄陽便可以遙掌全國,而且還有利於西部的開發。
如果擱在後世,定都襄陽便可以使得帝都免受海上的危險,擁有廣闊的戰略縱深,而北京和南京距離海面太近,一旦敵軍從海上而來很容易失陷。
為了處理紛繁的公務,李宏宇在定都襄陽後開始改組朝廷的衙門,裁撤包括六部在內的中央部院衙門,仿效後世組建新的政府機構,然後交由內閣治理。
這裡的內閣與自然不同於明朝的內閣,而是後世西方的內閣,由重要的政府機構主管大臣組成,對皇帝負責,對日常的國家事務有決策權,這樣一來就使得李宏宇變得輕鬆,也提高了政府機構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李宏宇在定都襄陽後宣佈實行新學,以取代舊的學校教育,主要是引進了西方的學科,與儒學並重。
不僅如此,李宏宇還設立了專業學校來培養專業人才,這樣更加有利於促進社會的發展。
考慮到國內有不少士子自幼熟讀聖賢之書,而且年齡已經偏大不適合再學習新式學科,故而李宏宇特意放鬆了對舊學的限制,準備對那些學習舊學計程車子開設兩屆科舉恩科,而後廢除科舉制度。
並且,李宏宇還特意下令,凡是年滿二十五歲的學子,如果不能考入更加級別的新式學校就讀的話就必須放棄考試投入到社會事務中,避免那種七老八十還在考試的現象發生。
雖說李宏宇這樣做有些不近情理,但無疑解放了大明的生產力,使得那些受教的學子們能在年輕力壯的時候從事各行各業的建設,而不是一直在那裡死讀書。
另外,李宏宇還改革了爵位制度,取消了爵位前表示地域或者頭銜的部分,並且裁撤了郡王這一級別。
以襄王和楚王為例,自此以後統稱為“親王”,而且李宏宇對親王爵位嚴加控制,唯有皇后所生的兒子能被封為親王。
其餘妃子的長子封為公爵,次子封為侯爵,三子封為伯爵,四子封為男爵,五子封為子爵,逐世減等繼承。
例如,秦月的長子李雲松、娜仁託雅的長子李雲楓、朱婉婷的兒子李雲浩、楊憐兒的李雲海和陳婷的兒子李雲濤等封為“公爵”,爵位前不再加修飾的詞彙。
按照李宏宇所定的定製,爵位只是一種頭銜,代表著身份和社會地位,並沒有實權。
李宏宇這次來襄陽是參加原大明楚王、現華夏帝國的親王朱盛昌的七十大壽,當年朱婉婷正是在朱盛昌的幫助下才救了李宏宇,兩人從那時起就有了交情。
朱盛昌當年和襄王一起擁立李宏宇登基,是李宏宇得以建立華夏帝國最大的兩個功臣,所以李宏宇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