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4/4 頁)
轉,而不見彼之心思有與為之一轉者。吾即欲流睞相迎,其如一轉之不易受何!
此一轉也,以為情多耶?吾之惜其止此一轉也。以為情少耶?吾又恨其餘此一轉達也。彼知為秋波一轉,而不知吾之魂夢有與為千萬轉者。吾即欲閉目不窺,其如一轉之不可卻何!
······
有雙文之秋波一轉,宜小生之眼花繚亂也哉!抑老僧四壁畫西廂,而悟禪恰在箇中。蓋一轉者,情禪也,參學人試於此下一轉語!”
山下華嚴寺的善化堂中,我半臥躺椅,對面寬額慈目、斂笑攝定的正是茆溪行森師父,而皇上端坐正椅濃釅興致正背誦尤侗的一篇遊戲制義《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
尤侗是順治三年的副榜貢生,可惜六入考場皆名落孫山。順治九年,親政後的皇上欣賞其文采,並讚譽其乃“真才子”,特授永平推官。順治十三年,因遭彈劾,被刑部上報革職,後改為降二級呼叫,然尤侗憤然辭官,返歸故里。
“師父,您評評看,尤侗此等才華,他當真是不懂應試的規式?格式工工整整,卻不過別人以聖明立言,他卻為張生代言。”
說到這,皇上竟然唱起《西廂記》中張生的一段唱詞:“餓眼望將穿,讒口涎水空咽,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休道是小生,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
行森師父淡掃笑意,“皇上稱譽尤侗是真才子,皇上實是真風流才子也。”
皇上眉飛大笑,“朕不過是嘴上跟讀兩句風流,至於筆下生花,朕是眼望不可及,比不得。”
“皇上過謙,皇上文筆墨畫的造詣深臻大妙,實乃天縱之能。”行森師父頷首稱道。
皇上誠懇求學,“此文最後寫道,‘抑老僧四壁畫西廂,而悟禪恰在箇中。’這句一定要請教師父,哪有僧人處所四壁不掛佛像,反倒畫西廂,不得其解?”
行森師父的淡然一直是綿綿流長,“這句並非尤侗首創,出自前明張岱《快園道古》。”
接著行森師父緩緩道出原文,“邱瓊山過一寺,見四壁俱畫西廂,曰:空門安得有此?僧曰:老僧從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