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移動鎧甲<1>(第3/4 頁)
當少俠一個謝字,倘若儘儘義務便要謝,那我們這些人對少俠該怎麼辦,少俠如真要謝,那麼別找郝元甲,上總舵找蒼五老去!”
朱漢民搖頭笑道:“我不敢,他老人家會打扁了我!”
郝元甲也不禁失笑。
相對笑了一陣,朱漢民斂去笑容,道:“前輩,事急燃眉,晚輩不坐了,得趕緊把諸事稟明家母,我準備明天一早啟程,在這兒先告個辭,恕晚輩不再來辭行了,倘有便,德郡主等幾位處,請代為致意了!”
說著拱手一禮,轉身出門。
郝元甲急步跟上,有點依依:“少俠何時再到北京來?”
朱漢民道:“難說,不過,咱們的最終目的是在此,晚輩隨時都會來的,只要再來,當必先來拜望前輩!”
郝元甲道:“少俠說得是,郝元甲率分舵弟子待命而動,一旦舉事,務請少俠莫忘一紙相告,千萬,千萬!”
朱漢民道:“前輩放心,那是當然,屆時自要借重貴幫。”
言畢再拱手,身形騰起,飛射而逝。
※瀟湘書院掃描、獨家連載
大鼻鬼OCR※
第十五章
芳魂一縷牽紅線
在順天府學之鄰,遠在安定門大街東樁,有一座育賢坊大牌樓,衚衕東口有“忠烈祠”匾額。
入小門,有文丞相祠,即大宋丞相文天祥祠。
何以在此偏狹之處設祠?
志載此處即明代之柴市,為文丞相授命之地。
明永樂六年,北京按察副史劉嵩授命建祠。
進口處,有“萬古綱常”匾額,兩旁有楹聯雲:
“敵國仰威名,一片丹忱昭史冊;
法天留策對,千秋正氣壯山河。”
神座之右聯雲:
“正氣常存,俎長至今尊帝皇;
孤忠立極,神靈宜近按黌宮。”
為丞相十八世孫文桂所書。其後另一聯雲:
“南宋狀元宰相;
兩江孝子忠臣。”
可謂恰到好處。
文祠的東西壁,有歷代名人聯詩甚多,左右共有五個題壁石刻,神座前有遺像碑,上刻衣帶銘: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真是千秋至言,永垂萬世。
他的名著“正氣歌”全文書於屏風之一,筆勢飛舞,瀟灑明快兼而有之。
明崇禎十七年三月戊申,有左都御史李邦中曾縊死祠中,以行屍諫,清代賜諡忠肅公,文丞之感於人,有如是者!
在這文丞相祠後,有一個小小的院落,院落中有花有樹,只有兩間破舊而簡陋的瓦房。
一間,住著個長年灑掃文祠的老頭子,另一間,是柴房,而如今,裡面沒有柴了。
孤單單的一張木床前,正對坐著兩個人,是聶小情與朱漢民母子倆,想必,朱漢民已把一天來的所遇經過,都稟報了聶小倩,如今聶小倩是神色凝重,正在低頭沉思。
過了一會兒,她緩緩抬起了烏雲粉首,道:“民兒,你說弘曆並不知道大內侍衛捉拿叛逆事?”
朱漢民點頭應道:“是的,娘!”
聶小情道:“民兒,你該看得出他說的是真是假’”
朱漢民道:“娘,孩兒看得出,那是真不假,而且,他身為皇帝.似乎也沒有什麼不敢承認的!”
聶小情皺眉說道:“那就怪了,弘曆既然不知道,那該是和垌一手搞的鬼了,可是,和垌他又為什麼……”
朱漢民道:“娘,和垌兼領步軍統領,是捍衛京畿的首席武官,捉拿所謂叛逆,是他的職責,這麼說是否說得通?”
聶小倩點頭說道:“這麼說,自然是說得通,不過,他府中不乏一流高手的死士,為什麼要借調大內侍衛,似乎有點想把事情推向天內,怕人知道是出於他的主意,這又為什麼?”
朱漢民道:“孩見這麼想過,孩兒曾幫玉珠打過他那兒子和天仇的兩名護衛,會不會他為避假公濟私之嫌,所以……”
聶小倩搖頭說道:“以他的身份地位,便是假公濟私,也不必怕人閒話!”
朱漢民苦笑說道:“那孩兒就想不通了!”
聶小情想了想,道:“這件事先不必去管它,反正咱們明天一早就要離開北京了,民兒,你說弘曆也不知道七盟被挑毀事?”
朱漢民點頭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