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4/4 頁)
,《撫天》劇組的內部見面會也三天兩頭地開,樓小衡為了研究那兩百多頁的劇本,連吃飯的時間都要上網查資料,劇本的空白處幾乎寫滿了標註。
縱使這樣也還是出了岔子。
這天結束《九寸針》的宣傳工作後臨時多加了個採訪,採訪結束之後譚遼和樓小衡拔腿往停車場狂奔:《撫天》的劇本研討會還有半小時就開始,而路程大約要花費四十分鐘的時間。
譚遼把車子的速度死死壓在超速的邊緣,一路上萬分緊張。他告訴樓小衡盧安最討厭不守時、不敬業的藝人,這下連帶樓小衡也緊張起來。
國際導演盧安是以紀錄片起家的。他拍膩了紀錄片之後突然對劇情片來了興趣,轉型後完成的第一部作品就大放異彩。《撫天》是他的第十部電影。
《撫天》取材於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二十多歲的年輕紀錄片導演在取材時進入某座山脈之後迷路了。他跟著山裡的少年來到了一個隱居的山莊。少年告訴他後山有一處小峽谷,每日早晨夜晚都會下雨,但只要走出峽谷範圍就不會再有雨滴。年輕的導演按捺不住好奇心,跟少年拿了攀山的工具去峽谷探尋,發現了一個相當神奇的大氣現象。十年後他再次回到這座山脈,卻發現因為新建水電站導致江河水位升高,原先的山莊已經被淹沒,而那處終年早晚降雨的美麗峽谷也已經消失了。故事平淡,但劇本從十年後導演的回訪開始,懸念重重,一路曲折跌宕,十分精彩,
樓小衡一開始看劇本的時候還真沒有分清楚這是個奇幻題材還是現實題材。他做了大量的筆記:怎麼登山,西南地區的山脈裡氣候如何、造成峽谷終年早晚降雨的大氣現象是否真的存在。他甚至還在圖書館辦了個借閱證,把相關的文獻和著作都大致過了一遍。這個故事涉及的專業領域對他來說太生疏了。
譚遼看得出樓小衡對《撫天》這部電影的熱情非常高。他是樂於看到這一切的,所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面,他盡全力協助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