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這個女人就是聖武天皇和光明子的女兒,阿倍內親王(內親王即皇女所封之親王)。
這個阿倍形象非常好,千嬌百媚,是個標準的美女,深得其父母寵愛。
寵愛到什麼程度呢?寵愛到聖武天皇自己天皇都不做了,即使自己生有皇子,還是直接把阿倍扶持上位當天皇,是為孝謙天皇。
749年七月,阿倍內親王即天皇位,時年三十三歲,身體健康,未婚。
孝謙天皇與道鏡的初見,是在東大寺的佛像建成典禮上。
東大寺佛像前後建了七年,好不容易成建成,因此竣工儀式搞得相當的熱鬧,規格非常高,請了各地的和尚前來觀禮,據說有萬名之多,聖武天皇、光明子皇后和孝謙天皇崇信佛教,百忙之中均抽出時間出席了竣工典禮。
道鏡和尚,恰好是這一萬名和尚中的一員。
這一天,道鏡和尚遠遠地看到了風華絕代的孝謙天皇。一股莫名的情愫霎那間在胸中湧動。他的塵封許久的心中彷彿開啟一扇窗戶,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灑滿了他的整個心房。
道鏡和尚渾身發熱,他覺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正目標。這一刻,他在心中大聲地吶喊著,莊嚴地許下了誓言:
偶要睡你,偶要睡你。。。。。。睡你。。。。。。睡你。。。。。。,誓言在心中迴盪了許久。
不過這個時候,想歸想,道鏡和尚還睡不成,他還得憋著。
我們暫且把春心萌動的道鏡和尚放在一邊,讓鏡頭轉向這個時候的大和王朝政壇。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六章 兩個和尚的傳奇(三)
藤原家經過短暫的蟄伏後,再次選拔優秀人才粉墨登場並逐漸在實權上超越了橘諸兄,實際掌握了日本政壇。
這個種子選手就是四螃蟹之一的藤原武智麻呂的次子,藤原仲麻呂是也。
孝謙天皇即位後,對自己的表哥藤原仲麻呂印象很好,加之光明子太后也比較喜歡這個侄子,藤原仲麻呂的仕途一帆風順,先後任大納言、紫微令中衛大將(紫微中臺的一把手,紫微中臺是仿效唐朝武則天的鸞臺鳳閣而新設立的政府機構,相當於內閣),其實權已凌駕於左大臣橘諸兄之上。與此同時,他的哥哥,藤原武智麻呂的長子藤原豐成也擔任了右大臣的要職。
於是,藤原氏再次崛起。
另據小道訊息,藤原仲麻呂與孝謙天皇有比較密切的男女關係,不過證據不是很充分,這裡就不做深入探討了。
此時的日本,新興的莊園制經濟(將另做詳細講述)嚴重衝擊著日本律令制社會的統治基礎。
藤原仲麻呂的執政方針是著力維護律令制,也就是維護天皇的利益,這導致了他與新興莊園制經濟的實際受益者—大大小小的貴族發生了不愉快,因為莊園制經濟實質上就是大大小小的貴族從天皇的飯盆裡搶飯吃。
藤原仲麻呂在朝廷上雖然位高權重,但群眾基礎還是比較差的,得罪的人很多。
對於跟自己搗亂的反對黨,藤原仲麻呂認為思想政治沒有用,他採取的是強力*的暴力方式。
他最為著名的一次*行動是*了橘諸兄的兒子橘奈良麻呂的政變。
橘奈良麻呂對藤原仲麻呂的不滿由來已久。古往今來,誰都不會願意從領導崗位退下來,說什麼領導要能上能下,那都是扯淡。自己的老爹在*中敗給了藤原仲麻呂,他肯定心裡不爽,時刻想得都是怎樣擺藤原仲麻呂一道。
他成為反對黨主要在於一個心態問題。橘奈良麻呂實則上也是一個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人,他不成為藤原仲麻呂的反對黨不高興大人倒覺得是奇怪的事情
導致橘奈良麻呂發動政變的直接導火索是大炊王被正式確定為領導接班人。
大炊王是舍人親王的兒子,身上流有藤原家族的血脈。是藤原仲麻呂力排眾議,力挺大炊王才使其被確立為太子,而且還硬塞給大炊王一個禮物,自己已故兒子的老婆,進一步拉攏了關係,他自己的威望和權勢也藉此達到了一個高點。
這讓橘奈良麻呂非常的不爽,眼看藤原仲麻呂權勢越來越大,透過文斗的方式看來是很難將其拉下臺,於是橘奈良麻呂開始準備武鬥。
757年七月,橘奈良麻呂聯絡其他反對黨,準備策劃發動武裝政變。
橘奈良麻呂計劃首先暗殺藤原仲麻呂,然後撤銷大炊王的太子的職務並且要求孝謙天皇自覺退居二線,把領導崗位讓給年輕人。當然,繼任領導要在與自己友好的皇族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